中新社金边8月6日电 陈慧玉,一位柬埔寨华裔青年,近日与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团成员进行了交流。迎新管理系统在交流中,她分享了自己在中国求学和中企就职的经历,并对“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清华大学自2016年起推出了“Go Practice”海外社会实践项目. 今年6月26日,8名清华大学博士生前往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柬埔寨的办事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6周的时间里,他们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经营、管理和施工等知识,并与当地员工进行互动交流.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迎新管理系统他们增进了对海外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也加深了两国青年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陈慧玉现任金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在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后,她成功地就职于该公司的商务法规部门,负责对外沟通联络和市场营销工作. 作为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金港高速公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项目. 这条高速公路连接着柬埔寨首都金边和柬埔寨最大的港口西哈努克港,既是“友谊之路”,也是“发展之路”.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企业积极推动着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金边市区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新兴商圈不断涌现. 陈慧玉看到了柬埔寨发生的变化,并认为中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小曼和李博文是金港高速运营管理部的员工. 他们认为学习中文是职业发展的第一步. 作为柬埔寨人,欧小曼从小就喜欢看中国电视剧,她说,“我们国家很多青少年都在学习中文,开设的中文学校也越来越多. ”她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同时也期待通过努力实现更高的职业目标. 李博文告诉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团成员,他曾驾驶车辆在金港高速上行驶,为家人带来了优质的驾驶体验,这让他感到非常满足,迎新管理系统“全程赏心悦目”。
通过实地考察和与柬埔寨青年的交流,清华大学博士生社会实践团成员在情感和认知上达到了共振. 张瀚文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博士生,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象征着共享机遇和共谋繁荣.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