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余年来,中国充电桩行业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已迎来新的机遇期. 回顾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建设了第一座汽车充电站,迎新管理系统这标志着中国充电桩行业的起步阶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充电桩技术得到了多元化的提升,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截至2023年4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中交流充电桩数量达到116.9万台,占比57.76%;而直流充电桩数量为85.5万台,占比42.24%.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我国充电桩行业已经形成了上游设备元器件和零部件、中游充电桩整桩、下游运营商的完整产业链. 目前,有三个主要因素推动着充电桩行业的高速增长。
首先,汽车电动化带动充电需求的迅猛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保有量已突破1300万辆。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新能源车辆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30年可能达到80%。然而,截至2022年,我国的车桩比为2.51:1,而公共车桩比为7.29:1. 这说明我国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仍然不足,存在结构性问题,公共充电桩的补充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 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充电桩市场将面临着繁荣的市场机遇。迎新管理系统
其次,政策密集助推充电桩行业快速发展。2020年5月,充电桩被纳入了“新基建”范畴,这意味着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2022年1月,《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为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设立了明确的目标. 同时,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充电桩建设补贴和充电运营补贴等相关政策,为充电桩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最后,充电桩业务的海外拓展为行业的未来提供了广阔的机遇。截至2022年,美国的公共车桩比超过23:1,欧洲的公共车桩比达到15.23:1,可见海外的充电桩建设仍然存在巨大的缺口.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同比增长35%,达到1400万辆,这将进一步扩大充电桩的需求量。预计充电桩市场有望迎来十年十倍的飞速增长. 同时,充电桩的海外出口也具有较大的盈利弹性,我国的充电桩企业可以依靠国内的成本优势在海外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那些率先获得海外认证资质的充电桩企业有望抢占先机,迎来充电桩出海的广阔机遇.
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 据长城证券分析指出,“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是一种新的业态模式,具有削峰填谷、提升电网运营效率、远程调控充电桩、提高运维效率等优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多个政策的出台都支持了“光储充一体化”发展,并鼓励推进“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这将有利于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中国充电桩行业已经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充电桩行业在新的政策和市场推动下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 充电桩企业应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助力中国成为充电桩行业的领导者. 。